紧抓学理性、实效性、前沿性,打造优质“概论”课程

发布者:陈永刚发布时间:2020-03-30浏览次数:10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一年来,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教研室认真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扎扎实实地将讲话精神融入“概论”课教学,努力打造优质“概论”课程。

第一,紧紧抓住“概论”课的学理性,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学内容。

思政课需要贴近学生的交流方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授课形式,但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以内容为王,归根到底要讲清、讲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过去的一年中,“概论”教研室的老师们通过认真研读理论著作、共同探讨理论热点难点,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力求为学生深刻阐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为了进一步充实教学内容,教研室在原有基础之上增加了定期集体备课的频率,从专题的确定到具体案例的选择,从理论问题到时事热点,每一次集体备课都是一次“头脑风暴”,在交流与碰撞中不断完善“概论”课的教学方案,力求使教学内容更具实效性。老师们也从自身出发,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项标准不断完善自己。

第二,紧紧抓住“概论”课的实效性,积极组织国情调研,丰富教学案例。

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讲好“概论”课,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而且要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年学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自信。教研室充分发挥两方面的积极性,既积极组织一些集体调研和学习活动,也积极鼓励教师通过各种途径和培训走进社会大课堂。2019年底,“概论”教研室集体赴昆明考察和学习,通过回溯南开大学百年弦歌不辍的办学历程,进一步详细了解了中国远征军的历史,老师们切实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为讲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文化自信等章节内容提供了更加鲜活的案例和素材。

在讲好思政课的同时,教研室的青年教师也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各种学生社会实践。孙海东、王元、孙炳炎等青年教师利用假期先后带领学生奔赴扶贫第一线、革命老区、改革前沿等地,开展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巩固了课堂学习效果,深化了学生对教学重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帮助青年学子在紧密结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中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增强自身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 ,紧紧抓住“概论”课的前沿性,跟上时代发展步伐,创新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概论”教研室教师力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用最生动、最鲜活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新时代的追梦征程之中,不断提升教学效果。2020年春季学期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概论”教研室积极行动起来,根据国家、教育部、天津市以及南开大学的相关文件要求,进行了如何有效开展线上“概论”课教学以及如何将疫情防控相关教育融入课堂的线上研讨备课会。

在开展线上教学的过程中,一方面,老师们充分利用已有线上资源,组织学生观看学习本教研室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开设的慕课;另一方面,积极拓展线上教学手段和方式,利用学习通、微信群、腾讯课堂等多个平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互动探讨式学习。在做好答疑解惑的同时,老师们及时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中央最新防控政策进课堂、进头脑,将课堂变成讲好中国战“疫”故事的新阵地,围绕疫情防控与课程知识的结合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用好特殊时刻的特殊素材,在典型事例和国际对比中感知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同时,教研室的老师们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人民网公开课频道、中国社会科学报、天津日报等发表多篇教学心得及学术论文,将教学与科研有效地结合起来。

(供稿单位: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研室;撰稿人:李洁、丁晔、孙炳炎)